TOC是指“总有机碳(Total Organic Carbon)”,它是水中有机物所含碳的总量,能完全反映有机物对水体的污染程度,在塑料件中,TOC同样用于衡量其中有机碳化合物的含量。以下是关于TOC的详细介绍:
一·定义与构成
1定义:TOC是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质总量的综合指标。由于有机物主要由碳、氢、氧、氮、硫等元素组成,其中碳是有机物的核心元素,通过测定碳的含量可以间接反映有机物的总量。
2构成成分:在塑料件中,TOC主要来源于生产过程中添加的各种有机添加剂、残留的单体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吸附或反应生成的有机物质。例如,增塑剂、抗氧化剂、润滑剂、着色剂等添加剂都可能含有有机碳元素,这些物质在塑料件中的残留或迁移可能导致TOC含量升高。
二·危害
1对环境的影响:当塑料件中的TOC含量超标时,在自然环境中分解或处理过程中,可能会释放出有机污染物,这些污染物可能会进入土壤、水体和大气中,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。例如,某些有机污染物可能会在土壤中积累,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和土壤结构,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;进入水体后,可能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,导致水生生物缺氧死亡,还可能会对水生生物的生殖、发育等产生毒性效应。
2对人体健康的影响:塑料件在使用过程中,TOC中的一些有机物质可能会迁移到与之接触的食品、药品或人体表面。一些具有毒性、致癌性或内分泌干扰性的有机化合物可能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,对人体的肝脏、肾脏、免疫系统等造成损害,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。
三·检测方法
1燃烧氧化-非分散红外吸收法:将水样或塑料样品中的有机碳在高温下燃烧氧化成二氧化碳,然后通过非分散红外吸收仪检测二氧化碳的含量,从而计算出TOC的含量。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、准确性好、分析速度快等优点,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TOC检测方法之一。
2湿式氧化-非分散红外吸收法:在水样或塑料样品中加入氧化剂,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湿式氧化反应,将有机碳氧化成二氧化碳,然后用非分散红外吸收仪检测二氧化碳的含量。这种方法适用于高浓度TOC样品的检测,但分析速度相对较慢。
3紫外氧化-非分散红外吸收法:利用紫外线照射水样或塑料样品,使其中的有机碳在紫外光的作用下氧化成二氧化碳,然后用非分散红外吸收仪检测二氧化碳的含量。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、无需化学试剂等优点,但对于一些难氧化的有机物可能氧化不完全,导致检测结果偏低。
四·控制措施
1原材料选择:在塑料生产过程中,应选择TOC含量低的原材料,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,避免使用含有高浓度有机污染物的添加剂和单体。例如,选择经过严格净化处理的树脂原料,以及符合环保标准的添加剂。
2生产工艺优化:改进生产工艺,减少生产过程中有机物质的生成和残留。例如,优化聚合反应条件,提高反应转化率,减少残留单体的含量;加强生产设备的清洁和维护,避免有机污染物在设备表面的积累和带入产品中。
3质量检测与控制: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,对塑料件的TOC含量进行定期检测和监控,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。在生产过程中,对每一批次的产品都进行TOC含量检测,对于不合格产品及时进行处理,防止超标产品流入市场。